各位安安,我是狐狸姊姊。
這次要跟大家討論的是二戰歷史電影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,相信不少人衝著導演是諾蘭就也去電影院看過了。其實姊姊我看電影不挑導演,也不看演員,就看電影是否好看,而這次電影正好是二戰電影,二戰又是姊姊我常常研究的題材。
像上面那張照片,就是姊姊我真實收藏的《軸心與同盟》桌遊,我與花了許多時間,透過桌遊、戰棋、電玩、書籍,對二戰抽絲剝繭,或許比不上真正的軍事專家,但應該比普通人瞭解得多。
那麼從一位喜歡二戰題材的研究者來說,到底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電影是否好看呢?我得很坦白的說「不太好看」。
---以下劇透注意---
不好看的理由
電影從這三條故事線輪流敘述,並互相切換,就一般電影來說這沒有多大問題,但在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卻很有事,請看下列時間線:
.敦克爾克撤退的士兵:一週
.勇敢的民間船長:一天
.偉大的飛行員:一小時
三條故事的敘述長度有很大的差異,因此在切換的時候常常造成觀眾混亂,比如說敦克爾克士兵線,有艘船明明就沉了,但回到飛行員線船又好好的,但又轉回士兵線的時候又沉了。劇中也沒有明確透露哪個故事線是演到哪一天,所以看起來又很像同一天發生的事情,但偏偏士兵線又是講好幾天的故事,所以使得劇情轉換相當突兀,讓人搞不清楚狀況。
二、故事沒有主軸
我相信很多人從戲院走出來,應該是在想我剛剛到底看了什麼,好像看完了場戰役,但又好像什麼都沒看。是的,整部電影找不太到重心,當然可能會有人反駁說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就是描述這場戰役,客觀的描寫戰爭上人們的反應。
我相信很多人從戲院走出來,應該是在想我剛剛到底看了什麼,好像看完了場戰役,但又好像什麼都沒看。是的,整部電影找不太到重心,當然可能會有人反駁說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就是描述這場戰役,客觀的描寫戰爭上人們的反應。
但姊姊我覺得就算是描述這場戰役,還是可以做一些敘述,比如說德軍打爆英法聯軍,法國淪陷(註)他們才要逃難,或者是德國因為種種考量,沒有用全力進攻,才使他們有這次撤退的機會。甚至是英國人民受到邱吉爾感召,不惜生命受到威脅,也要主動上前線救援敦克爾克的同胞…有很多有意思的歷史場景可以拍,但以上通通沒有。
電影裡面可以看到許多人英勇的表現,以及人性的黑暗面,但是少掉上面的敘述,在沒有歷史知識為前提去觀影的情況,沒有辦法對那些人感同身受。故事中每位角色的反應都可以說是忠實地呈現那時代的氛圍,但姊姊我覺得就算作為一部紀錄片,都會讓觀眾瞭解故事原由,尤其還是娛樂性的電影,不應該讓觀眾完全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。
三、格局太小
根據軍事作家E.R Hooton的研究,敦克爾克盟軍的傷亡如下:
根據軍事作家E.R Hooton的研究,敦克爾克盟軍的傷亡如下:
傷亡失蹤:34,000
被俘虜:34,000
船艦損失:6艘驅逐艦、200艘以上的小船
飛機損失:177架(包含106架戰機、60名飛行員陣亡)
相信各位讀者知道姊姊我想表達什麼,整部電影除了陸軍在岸邊等船被轟炸,看得出死一堆人以外,船艦與飛機實在是看不出那麼大的損失,如果我沒搞錯,整部電影好像只出現過一艘驅逐艦以及3架戰機,明明歷史上英國出動了2,739架次飛機,但整部電影看起來英國就只派出兩三架戰機,一整個超虛的。
更不用說敦克爾克是撼動整個英國的大事,但除了在電影結尾英國老百姓看到盟軍成功撤離,一起高興慶祝的模樣,整個電影實在看不出來英國有多重視這場撤退行動。
四、電影可以描述的地方太多都沒描述
這點有點類似前面提到的第二點,故事沒有主軸的問題。其實敦克爾克可以描述的地方有很多,幫大家做點整理。
1.英國政府對於撤退的絕望,以及人民的奮起。
2.納粹德國不一次殲滅盟軍的考量,還有裝甲部隊是否繼續前進的辯論。
3.敦克爾克防禦戰的艱辛,電影中只看到德國空軍對海岸的空炸,但實際上整個外圍受到了德國猛烈的攻勢,多虧了三萬多名法軍英勇殿後,才造就了這行動。
這點有點類似前面提到的第二點,故事沒有主軸的問題。其實敦克爾克可以描述的地方有很多,幫大家做點整理。
1.英國政府對於撤退的絕望,以及人民的奮起。
2.納粹德國不一次殲滅盟軍的考量,還有裝甲部隊是否繼續前進的辯論。
3.敦克爾克防禦戰的艱辛,電影中只看到德國空軍對海岸的空炸,但實際上整個外圍受到了德國猛烈的攻勢,多虧了三萬多名法軍英勇殿後,才造就了這行動。
4.前因後果的交代,之所以會有敦克爾克戰役,是因為德國閃電戰讓英法聯軍吃足苦頭,而令法國淪陷,在有瞭解前因的情況,更能體會法國士兵家園淪陷並逃難的悲痛。而敦克爾克的撤退行動,也為日後反攻德國保存相當的力量,這相當重要的結果也在電影感受不出來。
專注在小人物身上沒什麼不好,但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這部來說,可以說是沒有焦點。
以上講了許多不好看的理由,這邊也講講電影不錯的地方。
好看的地方
二、音樂與節奏恰如其分
在欣賞這部電影的時候,姊姊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給我一種「藝術」的感覺,後來發現有影評人提到,負責這部電影的音樂人,就是擅長呈現這種感覺的專家,姊姊我覺得這為電影加分不少。
在欣賞這部電影的時候,姊姊我一直覺得這部電影給我一種「藝術」的感覺,後來發現有影評人提到,負責這部電影的音樂人,就是擅長呈現這種感覺的專家,姊姊我覺得這為電影加分不少。
三、臨場感
四、節奏拿捏
身處在真正的在戰場上,因為生死未卜,總覺得自己的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捏住。這部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在這邊是真的很棒,整體看下來沒什麼讓人覺得冷場或拖戲的地方,一直都會為劇中的角色捏一把冷汗。
身處在真正的在戰場上,因為生死未卜,總覺得自己的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捏住。這部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在這邊是真的很棒,整體看下來沒什麼讓人覺得冷場或拖戲的地方,一直都會為劇中的角色捏一把冷汗。
五、音效很刺激
戰場上的音效聽起來也相當過癮,不管是機槍的射擊聲或是爆炸聲,都讓人身歷其境,這邊也可以歸於第三點提到的臨場感,在出色的畫面表現以及音效下,確實有讓人身在戰場上的感覺。說到戰場的感覺,姊姊我有看到不少批評,覺得諾蘭拍的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,裡面的戰場太乾淨,不像真的戰場。我倒是覺得這樣的呈現手法,有種「美感」在。畢竟這是二戰電影,不是紀錄片,在遵照歷史的情況,不需要做到100%還原,作為美感呈現而讓戰場沒那麼真實,是可以接受的。
戰場上的音效聽起來也相當過癮,不管是機槍的射擊聲或是爆炸聲,都讓人身歷其境,這邊也可以歸於第三點提到的臨場感,在出色的畫面表現以及音效下,確實有讓人身在戰場上的感覺。說到戰場的感覺,姊姊我有看到不少批評,覺得諾蘭拍的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,裡面的戰場太乾淨,不像真的戰場。我倒是覺得這樣的呈現手法,有種「美感」在。畢竟這是二戰電影,不是紀錄片,在遵照歷史的情況,不需要做到100%還原,作為美感呈現而讓戰場沒那麼真實,是可以接受的。
小結
如果有人問我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到底值得不值得進電影院看,姊姊我應該會說「不值得」。畢竟看完電影,沒辦法帶給觀眾看完電影的舒爽感,只能帶著滿滿的「不知所云」離開。當然!如果是很喜歡二戰題材、軍事題材,或者是想感受一下戰場上的感覺,那麼《敦克爾克大行動》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。姊姊不會覺得這部片雷,但我會說它沒有我想要看的東西。整個呈現的效果很微妙,可以看出導演用心拍這部電影,但它的手法讓電影不是很好看。
註: 法國淪陷於1940年6月25日,是敦克爾克戰役的21天候,但當時參與這撤退行動的將士,都很清楚法國淪陷是遲早的事情,退守英國的法軍,也都知道他們將要有好長一段時間回不了家。
註: 法國淪陷於1940年6月25日,是敦克爾克戰役的21天候,但當時參與這撤退行動的將士,都很清楚法國淪陷是遲早的事情,退守英國的法軍,也都知道他們將要有好長一段時間回不了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